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inyusi.org)(groups.google.com/group/xinyusi)◇◇   拜登患晚期前列腺癌是否保健医生失职   作者:李长青   今天美国的新闻头条是前总统拜登被诊断转移性前列腺癌。我看到有人在微 信群里质疑,美国总统应该是每年都体检的,怎么会漏掉了前列腺癌。这个问题 也可以引申为:这是否意味着拜登的保健医生存在失职?这里涉及到前列腺癌的 筛查问题。   在美国,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,在癌症死亡率排名中也排 第二,仅次于肺癌。这么常见的恶性肿瘤,自然会列入筛查的考虑范围之内。但 对比前列腺癌和其他常见癌症的筛查策略,在建议和措辞上却有很明显的差别。 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(USPSTF)的建议为例,我们这里对比一下前列腺癌和肺 癌的筛查建议:   关于前列腺癌:   对于年龄在55至69岁的男性,是否定期接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筛查 应当是一个个体化的决策。在决定是否进行筛查之前,男性应有机会与临床医生 讨论筛查可能带来的益处与风险,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的价值观和偏好纳入决策 考量。   筛查可能为某些男性带来微小的好处,例如降低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。然而, 许多男性也可能面临筛查带来的潜在危害,包括假阳性结果(这可能导致额外检 查甚至前列腺活检)、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,以及治疗引发的并发症,如尿失禁 和勃起功能障碍。   在评估该项筛查是否适合个人时,医生和患者应共同考虑筛查的利弊平衡, 参考的因素包括家庭病史、种族/族裔背景、合并的其他健康问题、患者对筛查 和治疗可能带来的利弊的个人价值取向,以及其他健康需求。   对于未明确表示希望进行筛查的男性,医生不应主动进行筛查。   对于70岁以上男性,USPSTF不建议进行PSA筛查。   关于肺癌:  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(USPSTF)建议对年龄在50至80岁之间、具有20包年吸 烟史且目前仍在吸烟或在过去15年内戒烟的成年人,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计算机 断层扫描(LDCT)以筛查肺癌。   一旦某人已戒烟超过15年,或出现严重影响其预期寿命或接受肺癌根治手术 的能力或意愿的健康问题,应停止筛查。   对比这两个发病和致死率同一数量级的癌症,USPSTF的筛查态度存在明显的 不同。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,推荐强度明显不如肺癌,举出了筛查可能带来的坏 处,更关键的是强调,如果病人在给予充分知情同意后不希望筛查的话,医生不 应主动筛查。拜登今年82岁,按照指南要求,12年前就不该再进行前列腺癌的筛 查,所以基本可以排除保健医生的责任。   那么对于前列腺癌为什么会有如此谨慎的筛查建议呢?我们还和肺癌做对比,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:   第一个是癌症的本性。相比肺癌,前列腺癌往往进展缓慢,即便到了骨转移 的所谓晚期,依然有比较高的生存率。一些被筛查检出的前列腺癌可能终身都不 会造成症状,也就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。这也是为什么前列腺癌的筛查终止年龄 比肺癌早10年。   第二个是筛查措施的准确性。前列腺癌的筛查主要是测量血液中的PSA水平, 这种筛查方法相比影像学和活检有明显的缺陷,容易出现假阳性,很多非肿瘤性 的前列腺疾病都可以导致PSA水平增高。而PSA水平偏高引发的心理压力,后续的 确诊性检查以及手术都可能带来额外的伤害。   受上述两个方面的影响,通过PSA筛查前列腺癌带来的收益就不明显,除非 是给筛查做一些限定,比如只针对高危的人群,像非裔男性,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的人群等等。而更为关键的,是要在决定筛查前就和被筛查者解释清楚,做到知 情同意。包括假阳性的可能性,如果出现了阳性下一步可能采取什么措施,比如 复查,超声,穿刺,以及最终确诊后可能的治疗手段,还要介绍治疗会带来的不 良反应,包括但不限于尿失禁、性功能障碍等等。   这里需要强调一个常识,几乎任何知情同意在事件发生前的沟通效果要远远 好于事件发生后的沟通,正所谓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”。不仅前列腺癌筛查这 样,很多检查也是这样。经常见到很多查体机构和医生一下子开出好几个检查, 但并没有解释这些检查的目的和意义,有的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查这些东 西。患者会因为报出的异常结果而震惊,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更会惶惶不可终 日。这个时候医患双方才明白有些东西还不如不查。   回到拜登的病情上,应该是在有症状的情况下通过检查而确诊。结合他本人 的情况,与当前的前列腺癌筛查策略并不矛盾。如果不考虑癌症的详细病理类型, 这个阶段的前列腺癌生存率依然相当可观,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数据五年生存 率依然有三成。当然这也要看拜登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意愿。   2025.05.18 (XYS20250518) 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inyusi.org)(groups.google.com/group/xinyusi)◇◇